科幻的视界 不应止于眼前
来源:南方青年网 编辑:admin 时间:2019-04-29
导读:
近日,国内呼声极高的《三体3》与雨果奖长篇小说奖擦肩而过,获奖者美国作家杰米辛的作品《方尖碑之门》被以为不是其最好的作品,似乎得奖的更大缘由在于其黑人女性的身份。短篇小说奖的得奖作品也不同寻常,这部童话体裁作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两性平权问题
近日,国内呼声极高的《三体3》与雨果奖长篇小说奖擦肩而过,获奖者美国作家杰米辛的作品《方尖碑之门》被以为“不是其最好的作品”,似乎得奖的更大缘由在于其“黑人女性”的身份。短篇小说奖的得奖作品也不同寻常,这部童话体裁作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两性平权问题上。
一时间,各种“阴谋论”四起,国内网友为刘慈欣仗义执言,网络上不乏疑心评奖方“均衡有色族裔、偏袒女性”的声音,而国外科幻喜好者也对获奖作品所表现的趋向感到不安,以为科幻界逐步失去了传统星际与战争的宽广格局,更倾向于依托童话、女性和人文情怀绑架道德家们的票数。
雨果奖被称为“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”,但实践上可参选的作种类类包括了科幻、奇幻等梦想类作品,评委则由世界科幻大会会员担任。以读者群体的选择作为奖项的评价规范,《三体3》的惜败是中国科幻小说作风与现代国际盛行口味的抵触,而人文情怀童话的胜出,却能看出读者更为关注个体命运的信号。其实,哪有什么“阴谋论”,无非是有的读者看问题的角度有些狭隘而已。
正如科幻界巨头阿西莫夫所言:“人类总会选择最平安、最中庸的道路行进,群星就会变成高不可攀的幻梦。”不同于传统文学对当下理想的关怀,科幻更多地将眼光放在了将来。容纳力和共情性让这种极富想象力的文学创作可以突破地域、民族、思想带来的文化壁垒,直面全世界将要面对的共同问题。
“将来”关于高速开展的科技时期,其实已不再悠远,在对人类命运的不时追问中,也让梦想在科技狂飙突进的当下担起了警铃的职责。从某种层面上说,科幻文学也是在畅想与探究着将来,超越有形的地缘和无形的边境,激起读者的想象力,用全新的视野审视本人,从而开掘人类的无限可能。
责任编辑:admin
相关推荐:
网友评论:
科技
最新资讯